记 者 孔 茜
6月16日,济宁高新区召开“优化营商环境 助企纾难解困”新闻发布会,介绍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及举措。
济宁高新区突出政策集成,强化改革创新,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果显著。2021年度济宁高新区在全国169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列67位,以4年进位40个位次的成绩挺进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,稳居全省第一梯队。今年以来,更是在国家、省市刊发营商环境创新典型工作经验3篇,获批3项省级改革试点。
在深化流程再造方面,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典型改革举措。在全省首创并推广使用集“一码集成、一码全知、一码全办、一码核信、一码核查”功能于一体的“一码通”系统,“一码通”实现项目申报“零材料”,成功申报省“揭榜挂帅”改革攻坚任务。“新业态”食品备案制实现服务“零见面”。通过食品新业态便捷化、标准化和无人化的经营模式,有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,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。“园中事园区办”实现服务“零距离”。通过设立双创综合服务大厅等,在园区内实现企业从注册登记、发票领取、人员招聘到社保代开等服务事项即报、即批、即取、即办,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管理、劳动争议调解、人员招聘服务等。
在惠企政策集成方面,“聚力攀登进阶梯”服务,全面推进118家企业助企攀登,帮助企业实现政策通、资金通、人才通、渠道通和园区通,全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。助推“金融服务进万企”服务,为326家企业新增授信15.7亿元、提供融资11.8亿元。实施“政策敲门进社区”服务,将政策送到3000多家企业负责人手中,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。创新开展“网格化”服务朋友圈,在圈内及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,解答疑问,响应诉求,让朋友圈成为企业专属服务圈。
在创新驱动引领方面,开展孵化载体入驻企业“两送一问”活动,为101家在孵企业和团队减免房租170余万元。帮助企业办理质押融资、贴息优惠贷款,近两年共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笔,质押担保金额分别为1.4亿、1.09亿,连续两年破亿元。同时“双招双引”成效显著,在全市率先成立专业化招商发展集团、人才发展集团,21个国家和地区、15家世界500强投资高新区,创造全市招商引资领域多项第一。蓼河国际英才港列入市级战略,成为全省三家人才改革试验区之一。针对市场主体,落实“开办企业全程网办”标准化、规范化工作,健全企业开办一体化办理机制,实现全流程“一次提交、一窗通办、一次认证、信息共享、即时办结”。持续推进“一业一证”改革,将关联性强、高频发生的事项进行系统集成,实现涉企事项集成化、场景化服务,便利企业“准入即准营”。截至目前,高新区存量企业24364户,较2018年翻一番,万人拥有企业769.2户,是全市平均值的2倍。
下一步,济宁高新区将继续推出一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政策包,打造一批集约化、智慧化的服务品牌,培育一批创新性、引领性的示范标杆,把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工作,作为助企纾难解困、加速复工复产的重要措施,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